
白宫会议室里股票10倍杠杆申请,美国商务官员在厚达37页的稀土用途保证书上签下名字,承诺每一克来自中国的稀土都“永不用于武器制造”。

6月12日,中国商务部正式宣布:中方已批准一定数量的稀土对美出口,美方同意接受中方监管。至此,美国成为全球首个签署稀土监管协议的国家。
消息传出后48小时内,德国大众、宝马等30余家欧洲企业高管涌向中国驻外商务机构,争先递交客户名单、生产线视频和用途保证书。意大利扬声器制造商B&C供应链总监在米兰直言:“我们不怕透明,只怕停工”。
01 绝地求生,美国车企的稀土“保命符”

美国汽车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。福特芝加哥工厂因稀土磁铁断供被迫停产,上千辆未完工的汽车在流水线上积灰;通用和斯特兰蒂斯高管私下警告,若再无稀土供应,“底特律生产线或于数周内瘫痪”。
五角大楼的处境同样艰难——稀土库存仅够维持三个月1。有消息称美军甚至考虑回收退役军舰上的稀土部件救急。
6月9日,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、商务部长路特尼克、贸易代表格里尔组成的“稀土三驾马车”在伦敦谈判桌上低头。彼时美国通胀正酝酿风暴,沃尔玛高管已公开警告:“商品价格将出现前所未有的上涨”。
根据最终协议,美国三大车企(通用、福特、斯特兰蒂斯)获得临时出口许可证,有效期仅六个月。这些稀土被严格限定用于电动车电机、家电和风力发电机,军工领域依然被完全排除在外。
02 欧洲恐慌,企业上演“透明化竞赛”

当美国拿到临时“通行证”,欧洲企业陷入集体焦虑。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·穆勒发出警告:“若不迅速改变现状,将无法排除德国汽车生产延误甚至中断的可能性”。
稀土价格已如脱缰野马。4月管制令实施后,欧洲镝价月涨200%,铽价飙升210%,氧化镝、氧化铽价格均创十年新高。博世集团被迫启动稀土配给制,法国雷诺尝试以铁氧体磁铁替代稀土,结果电机效率骤降20%。
为争取中国稀土,欧洲企业开启史无前例的“透明竞赛”:
大众汽车提交生产线实时监控视频
西门子公开五年客户名单
意大利企业递交产品设计图纸
“中国商务部已被全球企业的申请淹没”,一位参与谈判的欧洲高管坦言,“我们提议建立白名单通道,只为在堆积如山的文件中获得优先审批权”。
03 规则革命,北斗导航般的稀土追踪

这场稀土风暴始于4月2日。中国宣布对钐、钆、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,由驻外使馆与商务部双重审核放行。每批货物需提供终端产品溯源证明,一旦发现转售或用途造假,涉事企业将被永久踢出中国供应链。
中方的监管体系为稀土出口装上了“北斗导航”。每一克稀土,从出矿到装货,从运输到终端产品,都必须“可查、可控、可追溯”。5月9日启动的全国性监管行动,已建成覆盖全产业链的信息追踪系统。
这套制度包含致命的“急刹车”机制:企业签署的法律文件附带后续审计,违约将导致所有许可立即作废,永久中止供货。中国律师对此评价:“过去的稀土出口靠信任,现在靠制度——这才是真正的公平贸易”。
效果立竿见影。2024年第一季度,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下降37%,出口额却逆势上涨15%,实现“量减价增”的战略转型。
04 权力反转,资源博弈重塑全球贸易

稀土博弈背后是十年产业格局的颠覆。中国掌握全球90%的稀土精炼产能和37项高纯度提纯专利,而美国唯一稀土矿的原料仍需运往中国加工。
特朗普曾试图以航发技术断供施压,暂停向中国商飞C919提供发动机许可证。但中方反应异常淡定——国产CJ1000A发动机已在运20上试飞超两年,量产在即。
当欧洲企业排队交保证书时,中国新能源车正以每45秒下线一辆的速度生产。动力电池回收率超95%,稀土内循环体系日趋完善。
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的声明暗藏机锋:“已批准一定数量的合规申请”,强调“民用领域”划红线,“愿加强对话”留后手。那张写着“有效期六个月”的许可证,既是救生圈,也是倒计时——180天后,若美方仍在关税战场执迷不悟,断供危机或将再度降临。

全球工业版图正因稀土而重构。日本铃木、韩国起亚考虑重启柴油车生产线规避稀土依赖;德国车企探索将电机生产线迁往中国;美国能源部紧急拨款1750万美元研发稀土替代技术。
中方的稀土追踪系统已悄然上线,每一克资源的流向都在实时监控中。当欧洲高管在承诺书上签下名字,当美国工厂重新响起机器轰鸣,世界终于读懂这场博弈的终局:
河北省科学技术奖由河北省人民政府设立,与河北省重大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作为终身成就荣誉,是对长期从事科技工作并为河北省科技、经济、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最高奖励,该奖终身只授予一次,且每年授奖不超过2人。
从美国到欧盟,从日韩到印度,各国纷纷感受到一个现实:没有中国的稀土股票10倍杠杆申请,就没有高端制造。这不是口号,而是产业链的真实写照——当资源握在手中,规则制定权便不再旁落。
